像验收房子的时候一样,人们在提车的时候,也不希望自己的新车充满了异味。
据法国媒体报道,中国是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但是,就在欧美消费者在为新车的味道激动不已的时候,中国消费者却常常会将这些气味视为有害健康的危险信号。确实,我们发现近几年更加有这样的趋势,中国人在选购新车的时候,新车的气味超过噪音和油耗两个指标,成为了首要考虑的因素。
![气味是选购新车要过的「第一关」 气味是选购新车要过的「第一关」]()
新车有气味,似乎是一件不可避免的事情。
车内的气味来源一般有,车辆原装内饰当中的挥发性物质、安置或者放置于车内的物品、进去车内的汽车尾气或者其他气味这么三大类,而安置或者放置于车内的物品则又可以分为许多小类了,如汽车后装件(脚垫、坐垫、方向盘套等等),香氛物品(香水、空气清新剂等等),个人食品(食物,衣物,鞋袜等等)。
我们在意的气味等于异味,而这些异味往往在新车状态下,就等于原装内饰和一些必备的后装件所散发出来的味道。更有甚者,在闻到新车异味的同时,就默默将它等同于新车甲醛超标。然而,事实并不是如此。
![气味是选购新车要过的「第一关」 持续释放一些具有气味的挥发性物质]()
“有异味就是甲醛超标”“有异味就会对人体有害”的认知存在一定的误区。同时,很多用户对车内空气质量的判断,容易受到手持式甲醛检测仪的误导,得出不准确的结论。事实上,车内空气管控分为气味管控和VOC(挥发性有机物)管控两大部分,且检测要依托专业设备、遵循科学流程。
在汽车领域,VOC狭义上包括苯、甲苯、二甲苯、乙苯、苯乙烯、甲醛、乙醛、丙烯醛8类物质。车内异味泛指可能使消费者产生抱怨的气味综合,车内异味的来源多种多样:比如车企为满足消费者对车内饰美观舒适的需求以及汽车节能轻量化需求,在内饰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非金属材料,比如聚丙烯、聚氨酯、PVC、真皮、TPV、橡胶、ABS、织物等。这些内饰由于本身材料的特性及在生产过程中添加的各种添加剂、助剂等,在消费者后期用车的过程中,会持续释放一些具有气味的挥发性物质,导致车内产生异味。
![气味是选购新车要过的「第一关」 气味是选购新车要过的「第一关」]()
车内的异味与房间的异味不同的是,这些异味是自带的,无法拆除的。制造过程中无法完全消除,只能减少。比如新车一般会有一些皮革味道,特别是购买真皮座椅的车辆,皮革味可能更明显一些。还有一些芳香烃类及溶剂类的味道,这些味道都是不同物质味道的体现。而房间内的异味来源可能是购买了材料不太好的板材家具、可能是张贴了墙纸,也可能是过度装修导致的。
曾经有过这样的新闻报道:有一位车主在购买新车5年之后,气味依旧浓烈不会消散,随着时间的越来越长,异味越来越重,偶尔还会出现干呕的情况。就算是购买车载空气净化器之后,也并没有任何改善。至于异味,就是属于那种皮革的味道。
每个人对于味道的敏感程度和接受程度是不一样的,而每辆车也有它自身的味道散发期限,与自身使用情况也有关系,大多都是一个月左右。如果异味的残留超过了这个期限,就会对我们的身体产生很大的伤害。
![气味是选购新车要过的「第一关」 气味是选购新车要过的「第一关」]()
新车购买后,一般在用车之前需要进行一段时间的通风,如果短暂的通风无法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进行专业的空气治理,通过专业的技术和设备,科学的流程,去除新车中让我们“如鲠在喉”的异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