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有新闻报道,广州疾控中心在确诊患者家中的门把手上,发现了新冠病毒2019-nCov的核酸,这就使得人们开始将目光转向了消毒剂的购买上。眼看不少地方已经开始复工,消毒水就更成为了重要物资。毕竟,除了戴口罩、勤洗手之外,「高频」物品的消毒也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消毒剂怎么买、怎么使用,又适用于哪些材料,就成为了一个难题。
![科普|消毒剂的正确打开方式 科普|消毒剂的正确打开方式]()
权威数据库UPTODATE指出,对氯间二甲苯酚、苯扎氯铵、西曲溴铵/ 氯己定三种消毒成分已被证明对冠状病毒无效。
那么,哪些消毒剂对此次的新冠病毒有效呢?
科普资料显示:
70~75% 浓度的酒精棉片或酒精。
含氯消毒剂,常见的有84 消毒液、漂白粉、含氯消毒粉/泡腾片。
过氧化物类消毒剂,以二氧化氯、过氧化氢、过氧乙酸为代表。
国家卫健委在“疫情防控期间部分消毒剂将紧急上市”的通知中,就有推荐二氧化氯类消毒剂。同时,紧急上市的含氯消毒剂、二氧化氯消毒剂、过氧乙酸消毒剂,在产品责任单位检测(或委托检测)有效成分含量和pH符合相关卫生标准后,可上市销售使用。84消毒液有效期限定为3个月(有稳定性检测报告的除外)。
而根据具体成分来看,各类消毒剂又有很大的不同。
醇类消毒剂
醇类消毒剂最常用的是乙醇和异丙醇,它可凝固蛋白质,导致微生物死亡,属于中效消毒剂,可杀灭细菌繁殖体,破坏多数亲脂性病毒,如单纯疱疹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等。
适用范围:
主要用于手和皮肤消毒,也可用于较小物体表面的消毒。
75%的乙醇溶液用于浸泡、擦拭消毒。主要用于手部皮肤消毒。
70%的异丙醇溶液用于浸泡、擦拭消毒。
注意!不宜用于脂溶性物体表面的消毒,不可用于空气消毒。
含氯消毒剂
含氯消毒剂包括84消毒液、漂白粉/水、含氯消毒粉或含氯泡腾片等。
适用于物体表面、织物等污染物品以及水、果蔬和食饮具等的消毒。次氯酸消毒剂除上述用途外,还可用于室内空气、二次供水设备设施表面、手、皮肤和黏膜的消毒。
注意!对金属有腐蚀作用,对织物有漂白、褪色作用。
二氧化氯消毒剂
适用于水(饮用水、医院污水)、物体表面、食饮具、食品加工工具和设备、瓜果蔬菜、医疗器械(含内镜)和空气的消毒处理。
注意!
不宜与其他消毒剂、碱或有机物混用。本品有漂白作用;对金属有腐蚀性。
过氧化物类消毒剂
适用于物体表面、室内空气消毒、皮肤伤口消毒、耐腐蚀医疗器械的消毒。
注意!
液体过氧化物类消毒剂有腐蚀性,对眼睛、黏膜和皮肤有刺激性,有灼伤危险,若不慎接触,应用大量水冲洗并及时就医。在实施消毒作业时,应佩戴个人防护用具。如出现容器破裂或渗漏现象,应用大量水冲洗,或用沙子、惰性吸收剂吸收残液,并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易燃易爆,遇明火、高热会引起燃烧爆炸,与还原剂接触,遇金属粉末有燃烧爆炸危险。
含碘消毒剂
适用于医学领域
含溴消毒剂
溶于水后,能水解生成次溴酸,并发挥杀菌作用的一类消毒剂,适用于游泳池水、污水和一般物体表面的消毒。不适用于手、皮肤黏膜和空气的消毒。
注意!
含溴消毒剂为外用品,不得口服。本品属强氧化剂,与易燃物接触可引发无明火自燃,应远离易燃物及火源。禁止与还原物共贮共运,以防爆炸。未加入防腐蚀剂的产品对金属有腐蚀性。对有色织物有漂白褪色作用。本品有刺激性气味,对眼睛、黏膜、皮肤有灼伤危险,严禁与人体接触。如不慎接触,则应及时用大量水冲洗,严重时送医院治疗。操作人员应佩戴防护眼镜、橡胶手套等劳动防护用品。
酚类消毒
适用于物体表面和织物等消毒。
注意!
苯酚、甲酚对人体有毒性,在对环境和物体表面进行消毒处理时,应做好个人防护。消毒结束后,应对所处理的物体表面、织物等对象用清水进行擦拭或洗涤,去除残留的消毒剂。
季铵盐类消毒
适用于环境与物体表面(包括纤维与织物)的消毒。适用于卫生手消毒,与醇复配的消毒剂可用于外科手消毒。
注意!
不能与肥皂或其他阴离子洗涤剂同用,也不能与碘或过氧化物(如高锰酸钾、过氧化氢、磺胺粉等)同用。